随着商业特许经营这一经营模式的推广,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在逐年增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通常发生在加盟商希望解除合同的情况下,解除特许经营合同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二是请求撤销合同。本篇将从司法视角出发,首先分析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可能会被认定合同无效的几种主要情形,以期为创业者提供法律上的警示与指导。
一、特许人主体资格问题引起的合同无效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特许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因此,个人或非企业单位作为特许人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通常被认定为无效。
例如在(2021)*高法民申4413号案中,*高人民法院认为:史红芬与黎玉珍签订的《特许经营许可协议书》在史红芬作为个体工商户时的情况下是无效的,因为史红芬不具备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资格。尽管史红芬获得了商标权人的授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被授权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因此,该协议违反了《特许条例》的强制性规定,原审判决认定其为无效是恰当的。
(2019)辽02民申16号案中,法院同样认为,即使商标权人授权个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这并不意味着该个人被授权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即司法裁判观点认为,个人或非企业单位(含个体工商户)不能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即使该个人或非企业单位已经获得商标、专利等权利人的授权。
二、特许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引起的合同无效
特许经营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无效,该规定严格限制为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正如前篇所述,虽然“两店一年”是《特许条例》规定的特许经营活动的准入门槛,但不具备此条件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一般以该条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认定合同有效。在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被认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的案例,为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取得相关批准的产品或服务的特许经营合同。经过梳理大致为两类,一是快递业务,二是医疗器械生产。
1、被特许人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
《邮政法》第五十一条**款规定,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在广西高院审理的(2017)桂民终24号案件当中,法院认为:《邮政法》第五十一条和第五十二条明确指出,经营快递业务必须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且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快递业务。在本案中,上诉人兴宁公司却与不符合企业法人条件的个人林明弟签订了经营快递业务的特许经营合同。这一行为明显违反了《邮政法》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无效。
2、特许人无医疗器械生产资质
在北京高院(2011)高民终字第2483号案件中,法院发现特许人未提供生产医疗器械的资质证据,且涉案产品缺乏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因此判定特许经营合同无效。类似地,在(2016)鲁民终1868号案件中,特许人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范围不包含实际经营的医疗器械,且组合产品无《医疗器械注册证》,同样导致合同无效。法院在处理此类因产品不符合法律强制性规定而可能无效的特许经营合同案件时,会重点关注产品在合同中的比重。若产品仅为合同中的一小部分,不宜仅凭此点就认定整体合同无效,如2483号案就是在确认医疗器械为合同标的物的前提下,才作出合同无效的判决。
三、格式条款的不合理性引发的合同条款无效
如果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特许人责任、加重被特许人责任、限制或排除被特许人主要权利,这些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特许经营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重被特许人责任:有的合同规定加盟商必须按总部统一标准装修店面,否则将强制收回加盟权。这种条款违背了公平、诚信原则,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因此被法院判定为无效。
(2)排除被特许人主要权利:合同中“概不退还加盟费”的约定,实际上免除了特许人的责任,却单方面加重了被特许人的经济负担,剥夺了其合法权益,有违公平原则,应被认定为无效。
(3)限制被特许人选择权:部分合同限制了被特许人独立选择加盟店铺的权利,这种限制可能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因此,法院会判决解除这类合同。
(4)不公平的冷静期条款:有些合同中设置了不公平的冷静期条款,限制了被特许人在冷静期内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这种条款在法律上是不合理的,也不应被认可。
但如果格式条款被认定为无效,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其对合同整体效力的影响。例如,如果格式条款与合同其他条款不可分割,或者该条款是合同的基础或主要目的,则可能导致整个合同无效。反之,如果格式条款仅涉及非主要权利义务或可以通过修改消除无效原因,则可能仅导致该条款无效,而不影响合同整体效力。
综上所述,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从特许人主体资格问题、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到格式条款的不合理性,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引发纠纷的导火索。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法律规定了多种合同无效的情形,但在司法实践中,被法院认定为无效的实现途径其实并不多,且要求相当严格。创业者在面对此类纠纷时,应充分了解合同条款无效性的认定标准与法律依据,积极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制定全面的法律策略以争取*有利的法律结果。
重庆鉴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