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法律风险

更新时间:2025-02-06浏览次数:700

案例引入

被告人陈某、宫某共同出资成立北京某餐饮有限公司,在明知税局对某餐饮公司进行税务稽查、作出税务处理决定并追缴税款的情况下,通过在公司经营地址上成立新餐饮公司,另开立新账户供新公司经营使用,并将原公司注销等方式,逃避税局追缴税款,至案发时,尚有82万余元税款无法追缴。

案例解读

欠税虽不构成犯罪,但欠税人有能力缴纳税款而采取转移、隐匿财产的方式,造成无法追缴税款数额达到一万元以上的,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解释》第六条是司法解释**次对逃避追缴欠税罪的“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手段”作出明确解释。 

一、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逃避追缴欠税罪是指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在欠缴应纳税款的情况下将其所有的财产转移或隐藏起来,使税务机关无法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其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而追缴其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行为。

对于触犯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解释》第六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为逃避税务机关追缴,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的“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一)放弃到期债权的;(二)无偿转让财产的;(三)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四)隐匿财产的;(五)不履行税收义务并脱离税务机关监管的;(六)以其他手段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

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构成要件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具有纳税义务的个体工商户、个体承包户、租赁经营户、个人合伙企业、有限公司等特殊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

2.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

3. 主观要件:犯罪主观表现为明知自己有补缴所欠缴税款的义务,为逃避税务机关追缴欠税,故意隐瞒、转移财产。

4. 客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税收法规,欠缴应纳税款,并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企业主涉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常见行为

1. 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

这是*常见、也*容易被征收机关查账发现的一种逃避缴纳税款的方式。

2. 私设“小金库”,建立账外账

故意将企业或公司收入存入个人账户,而未存入向税务机关备案的银行账户,通过隐瞒真实收入来逃避缴纳税款。

比如: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2020)京0111刑初460号刑事判决书裁判的王运奇犯逃避追缴欠税罪一案中,昊腾公司法定代表人王运奇为逃避追缴欠税,未将该公司售楼收入存入向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的银行账户中,并逃匿,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共计人民币2036608.54元,该院判决被告人王运奇犯逃避追缴欠税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零五万元。

3. 多行开户、隐瞒收入

将收入分散到多个账户,且未将银行账户全部向税务机关申报备案,并故意隐瞒其他重要财产不申报,以避免税务机关的监管。

比如:在四川省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川14刑终117号刑事裁定书裁判的眉山祥雲工业港投资有限公司、赵学谱逃税、逃避追缴欠税二审一案中,2013年度祥雲公司申报销售不动产收入92370875元,应缴税款9745127.31元,已缴税款4584148.44元,欠缴税款5160978.87元。

自2013年7月2日至2014年3月3日,四川省丹棱县地方税务局多次向祥雲公司送达欠缴税款告知书,要求祥雲公司限期缴纳前述欠缴税款5160978.87元,祥雲公司在收到通知书后均未按期缴纳欠税也未申请缓期缴纳欠税。

2013年7月2日,祥雲公司尾号5148的银行账户余额为17175.98元,并有30余套商铺未销售。

2013年7月16日,四川省丹棱县地方税务局对祥雲公司进行税务检查,祥雲公司填报被检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各类存款账户内容时仅填报了已向税务机关备案的尾号为5148余额为8866.3元的账户,未如实填报尾号1418的银行账户;填报该表包含房地产、现金、有价证券、机动车辆等商品、货物的财产内容时填报了空表,未如实填报未销售的30余套商铺。

2013年12月12日,赵学谱将包括祥雲公司所有的7套商铺在内的10套商铺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形式抵押给孙某向其借款300万元,孙某将300万元转入赵学谱个人银行账户,经鉴定祥雲公司所有的7套商铺价值共计2582776元。

2013年12月30日,赵学谱将包括祥雲公司所有的2套商铺在内的10套商铺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形式抵押给杜某向其借款200万元,杜某将200万元转入赵学谱个人银行账户,经鉴定祥雲公司所有的2套商铺价值共计1709463元

2014611日,赵学谱将包括祥雲公司所有的5套商铺在内的53套商铺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形式抵押给沈培基向其借款1000万元,沈培基于2014611日分两次每次转入祥雲公司账号尾号为5148的账户50万元,次日转入该账户900万元,2014613日前,赵学谱将该款全部转移出祥雲公司账户,经鉴定祥雲公司所有的5套商铺价值共计1571590元。

201479日,四川威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向陈某2借款1500万元,赵学谱将包括祥雲公司所有的17套商铺在内的多套商铺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形式抵押给陈某2,陈某21500万元转入赵学谱个人银行账户,经鉴定祥雲公司所有的17套商铺价值共计8939886元。

20137月税务机关通知祥雲公司欠税以后,祥雲公司仅缴纳欠税107348.36元,尚欠税款5053630.53元。2014715日,四川省丹棱县地方税务局对祥雲公司开户行为中国工商银行丹棱支行账号为23×××48的账户存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帐户余额仅有8696.06元。因祥雲公司将31套商铺隐匿并采用签订买卖合同的形式抵押给他人,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5053630.53元。

该院维持一审法院的如下判决:一、被告单位眉山祥雲工业港投资有限公司犯逃避追缴欠税罪,判处罚金人民币600万元。二、被告人赵学谱犯逃避追缴欠税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万元。

4. 转移或隐匿财产

在欠税情况下,通过《解释》第六条所规定的转移或隐匿财产方式来逃避税务机关的追缴。

四、企业主一般违法行为与逃避追缴欠税罪行为的法律边界

企业主的一般违法行为与逃避追缴欠税罪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一般违法行为可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税款暂时拖欠,而逃避追缴欠税罪则具有更明显的违法性和主观恶意。逃避追缴欠税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逃避缴纳应缴纳款而非法获利的目的,并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且数额达到一万元以上。

逃避追缴欠税罪属于结果犯,需要造成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结果。虽然纳税人有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但并没有造成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的,则不符合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可以理解为:

首先,纳税人存在欠税的行为,即欠税是一个前提条件。如果纳税人不存在欠税,即使转移或者隐匿财产也不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纳税人实施了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表现为以下情形:(1)放弃到期债权的;(2)无偿转让财产的;(3)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4)隐匿财产的;(5)不履行税收义务并脱离税务机关监管的;(6)以其他手段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

*后,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如果不存在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的情形,即使转移或者隐匿了财产,也不会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当然,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需要达到一万元以上才追究刑事责任。

五、企业主如何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和纳税,避免因普通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避免涉嫌逃避追缴欠税罪,企业主应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和纳税,具体措施包括:

1. 提高纳税意识,防范进入欠税状态

充分了解税收政策,明确自身的纳税义务,企业应按时缴纳税款;若因特殊困难无法按期缴纳,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缴纳税款,并在延期期限内清缴税款。

2. 完善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账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逃税行为。企业欠税后,应当向税务机关及时报告所有银行账户及资产处置情况,避免隐匿或转移财产的嫌疑。

3. 加强法治宣传

积极聘请具有丰富财税从业经验的律师、会计师开展税收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确保企业和员工都严格遵守税收法规。

4. 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工作,积极应对欠税问题,避免失联

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配合税务部门的检查和稽查工作。在欠缴税款的情况下,企业应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提供相关材料进行陈述申辩,争取良好的处理结果,防止进入欠税状态。企业在欠税后不应采取走逃失联的方式逃避税务机关的追缴,应积极与税务机关保持联系,依法申报和缴纳税款。

5. 寻求专业法律意见,面对刑事指控时及时辩护

对于涉及税收的复杂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企业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一旦面临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指控,企业应及时聘请专业律师介入,结合具体案情与办案机关充分沟通,争取适用出罪情形,避免刑事责任。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主应严格遵守税收法规,规范经营行为,避免因普通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纳税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尽量避免处于欠税状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工作并主动与税务部门沟通纳税事项,欠税后及时汇报银行账户余额及资产处置情况,避免失联,多寻求专业法律意见,面对刑事指控时及时辩护等措施,企业主可以有效地避免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法律风险。

全国热线:023-63067180
邮箱:jianshilaw@163.com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