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跨境电商法律风险及应对(上)

更新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1113

微信截图_20230227160658.png

跨境电商当前发展势头

虽然近三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但并不影响我国跨境电商的迅猛增长。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1》指出:2021年,中国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2.3万亿元,同比增速19.6%。据海关总署的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28.3%;进口0.53万亿元,下降0.9%。进口额排名前十的品类合计占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20.21%,其中部分品类实现了较快增长;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品类合计占跨境电商出口总额的57.03%,特别是排名前十的品类都实现了成倍增长。飞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业务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启了新的天地。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在享受跨境电商的红利时,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防范出口跨境电商中的各种法律风险。


跨境电商常见法律风险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6月6日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对中央企业所遇到的相关风险提出了识别与管理方式,其中就包括法律风险。尽管跨境电商企业不全然都是中央企业,其资本规模和业务体量也往往比较小,但由于出口跨境电商涉及产品在国与国之间的跨越,其带来的法律风险比普通企业要激增不少,我们将从跨境物流、电子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四个方面阐述跨境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跨境物流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国办发〔2021〕24号)中明确提出了企业在办理B2B直接出口业务时需遵守的正规流程:

1.申报。企业需要将自身的企业信息、贸易流程通过“互联网+海关”体系优先向海关提出申报,并对这些数字的真实性负有全部责任。

2.检疫。企业应当对进出口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疫病排查,防止造成流行病传播、生物入侵等灾难危害。

3.查验。海关会对产品的种类、数量、交易方式进行严格的查验,防止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

4.转关。海关运用H2018系统使全国的通关方式形成统一,让出口货物能以总单的形式进行录入。

除了上述在海关进出口过程中需要严格履行的义务外,跨境电商的退换货问题也是产生法律风险的重灾区。依照规定,企业应当在海关放行的30天内发出退货申请,并在45天内将退货商品运至原监督制造场所的,应当不再对其征收相应的税款。但在实际作业之中,由于运输繁琐、运费高昂,会发生逾期30天再申请退货,或并没有在45天内送至原监督制造场所的情况。当企业遇到此类情况时,须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海关说明情况,办理手续并补缴税款,防止被认定为偷逃税款。


(二)电子支付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之中,涉及通过信用卡电子支付的拒付权益损失*严重。信用卡拒付是指当持卡人使用信用卡下达订单后,又通过当地的发卡银行作为中介来拒绝支付订单。由于执行操作的是持卡人的当地银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并不会对于此事进行处理,企业只能自己与境外的银行进行交涉。交涉过程不仅繁琐,还极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各大企业在面临小额交易信用卡拒付的类似情况时,都会选择忍气吞声,避免投入更多的成本而依旧得不到合理的解释。

针对信用卡拒付问题,企业需尽可能搜集完整的客户信息,及时提醒顾客填写收货地址与联系方式,这样可以及时地通过IP地址核对顾客的收货地址是否合理。在与当地银行联系时,也应当以传真的形式索要有关刷卡的数据申请,防止成为信用卡电子支付后消费者退货的理由。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反欺诈的数据库,将不诚信客户信息收集入库,防止不良用户再次施行欺诈。


(三)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由于产品出口目的地国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与我国不尽相同,此差别往往会引发产品责任纠纷,因此企业需承担其商品的质量安全责任,根据我国和目的地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保障义务,比如建立缺陷商品的调回制度、提供退货换货服务、对因商品质量而受到侵害的消费者进行赔付以及及时召回可能存在风险的货物,防止其流入市场等。同时,企业还应承担对消费者的提醒告知义务,当消费者所购买产品在出口国为合格产品,但在出口目的地国也需承担有关安全、标识、质量、技术规范要求等风险时,应当对消费者进行提前告知,经消费者同意后方可下单。

上一页:
下一页:
全国热线:023-63067180
邮箱:jianshilaw@163.com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