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教师遭“网课爆破”后去世,律师:相关人员涉嫌多项罪名!

更新时间:2022-11-08浏览次数:709

“网课爆破”指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密码或提供会议号供不法分子破解后,不法分子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刷屏骚扰信息,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


640 (8).jpg



2022年11月2日,一名网友在微博发文称其母亲为河南某中学教师,从10月中旬开始,其母亲在网络直播上课过程中遭遇了各类“入侵人员”的网络暴力,入侵人员非法进入会议室后,不仅强行夺取房间权限,干扰网络屏幕的显示,还对其母亲进行语音和文字的辱骂,严重影响了网络课堂的秩序。2022年10月28日,其母亲在家中上完网课后去世。

根据新郑市教育局的情况通报:确有此事,经公安机关调查反馈,已经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此处的“排除刑事案件可能”指公安机关认定女教师死亡的原因系猝死,非他杀,至于死亡的原因是否与网课爆破有关需要进一步查实;“已经立案侦查”指公安机关审查后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正在进行侦查活动。根据暂时公布的信息,笔者认为:组织、实施网络爆破的人员以及提供网课爆破软件的人员(以下均简称入侵人员)除了面临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涉嫌以下犯罪:


一、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侵入他人计算信息系统,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罪要求行为人对他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了非法侵入和控制,即入侵人员能用他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出指令,进行操作。本案中,入侵人员虽然没有对授课老师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侵入和控制,但其利用技术设备侵入了会议直播平台,对直播间的密码进行破解,对直播间的语音权限和弹屏字幕进行非法控制,已经破坏了软件的后台程序,在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的情况下构成该罪。

同时,该款规定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的程序工具的人员也可以构成该罪,且为他人实施其他犯罪提供该程序工具的,以共同犯罪处理。


二、侮辱、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及《*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公然对他人实施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类型事件并不罕见,之前发生的德阳女医生泳池冲突遭网暴后自杀的事件还历历在目,*终绵竹市人民法院以侮辱罪分别判处三被告人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具体到本案,根据网络上公布的视频片段,整个授课过程中,入侵人员不断更改语音和屏幕权限,对授课教师进行辱骂,并可能间接导致了本案的后果,可能构成该罪。

同时为了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帮助受害人收集证据,该条款特别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该罪行为,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寻衅滋事罪

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若本案入侵人员编造虚假信息并进行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是可以构成寻衅滋事罪。但笔者认为应当谨慎认定此罪,因本案上课的会议室是较为封闭的空间,人员数量和网络点击、浏览次数都较少,需要根据公安机关侦查的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了造成公众秩序严重混乱的程度来进行具体认定。


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第五条,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具有信息发布、即时通讯、支付结算等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随着网络实名制的不断推行,入侵人员在实施网络犯罪的过程中,通常先非法获取他人实名注册的账号或非法获取他人实名信息后注册新账号用于犯罪来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若本案中入侵人员非法获取他人账号后以他人身份进行入侵和控制,同时也构成该罪,*后根据牵连犯、竞合犯的规定进行定罪量刑。

另外,除了上述罪名外,笔者还注意到网课的入侵人员多以各类网红明星,如某泪、某真的身份进行非法入侵控制行为,对上述人员的名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可能也会被相应人员追究法律责任。而网络会议直播平台具有及时处理网络侵入控制,建立网络暴力处理机制的义务,如果有证据证明其存在相应过失,其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故网络平台应当切实履行自己义务,建立专门针对网络入侵、网络暴力的应对机制,防止该类悲剧再次发生。

*后,笔者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尤其是在新型网络犯罪多发的情况下,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对网络犯罪进行严厉的打击,就立案标准、证据的收集以及使用等各方面多次出具专项的司法解释,确保对网络犯罪的有效打击。



全国热线:023-63067180
邮箱:jianshilaw@163.com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